活菌微生態(tài)制劑解決蛋雞產蛋無高峰
(哈爾濱中科 韓小米)
目前,不少蛋雞養(yǎng)殖戶發(fā)現,自己飼養(yǎng)的蛋雞產蛋率始終無法達到高峰,各種增蛋的藥沒少加,增蛋效果并不明顯,直接影響了養(yǎng)殖戶的經濟效益。經過調查發(fā)現,使用普通增蛋的添加劑或抗生素效果不明顯或無效,究其主要原因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。
一、飼養(yǎng)管理方面
1、飼養(yǎng)密度太大。由于受資金、場地、設備等因素的限制,或者飼養(yǎng)者片面追求飼養(yǎng)規(guī)模,養(yǎng)殖戶育雛、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,直接影響育雛、育成雞的質量。
2、通風不良。育雛早期為了保暖,門窗均封得很嚴,舍內的空氣極為污濁,雛雞生長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,流淚、打噴嚏、患關節(jié)炎等,處于一種疾病狀態(tài),嚴重影響生長發(fā)育,雞的質量難以達標。
3、飼槽、飲水器有效位置不夠,致使雞群均勻度差。由于育雛的有效空間嚴重不足,早期料桶、飲水器的數量不可能很多,造成雞群均勻度差。
4、同一雞舍進入不同批次的雞。個別養(yǎng)殖場(戶),在同一雞舍裝入不同日齡的雞群,由于不同的飼養(yǎng)管理,不同的疫病的防治措施,不同的光照制度等因素,也是造成整棟雞舍雞產蛋不見高峰的原因之一。
5、開產前體成熟與性成熟不同步。一般分為兩種情況,一種是見蛋日齡相對偏早,產蛋率攀升的時間很長,表現為產蛋高峰上不去,高峰持續(xù)時間短,蛋重輕,死亡淘汰率高。另一種是見蛋日齡偏遲,全期耗料量增加,料蛋比高。
6、產蛋階段光照不穩(wěn)定或強度不夠。實踐證明,蛋雞每天有15—16小時的光照就能滿足產蛋高峰期的需求。補光時一定要按時開關燈,否則就會擾亂蛋雞對光刺激形成的反應。電燈應安裝在離地面1.8—2米的高度,燈與燈之間的距離相等,25瓦燈泡,補充光照只宜逐漸延長,在進入高峰期時,光照要保持相對穩(wěn)定,強度要適合。
7、產蛋高峰期安排不合理,蛋雞的產蛋高峰期大約在25-35周齡,這一時期蛋雞產蛋生理機能最旺盛,必須有效利用這一寶貴的時期,若在早春育雛,雞群產蛋高峰期就在夏季,由于天氣炎熱,雞采食減少,多數雞場防暑降溫措施不得力,或者雖有一定的措施,但也很難達到雞產蛋時期最適宜的溫度。
二、飼料質量問題
1、劣質飼料
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飼料由于生產地區(qū)、單位和批次的不同,其質量也參差不齊,存在攙雜使假或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問題。
再者說,拿同一種料,養(yǎng)不同品種、不同羽色、不同體型的雞,難以適合雞群對代謝能、粗蛋白、氨基酸、鈣、磷的需求。
2、質量差
大多數飼料代謝能偏低,粗蛋白水平相對不低,但雜粕的比例偏高,飼料的利用率則會存在很大的差異,養(yǎng)殖戶大多不注意這一點,不從總耗料、體增重、死淘率、產蛋量、料蛋比、淘汰雞的體重諸方面算總賬,而是片面的盲從于某種飼料的價格。
三、疾病侵擾
傳染病早期發(fā)病造成生殖系統永久性損害(如傳染性支氣管炎、禽流感等),使雞群產蛋難以達到高峰。
蛋雞見蛋至產蛋高峰上升期相當關鍵,大腸桿菌病、慢性呼吸道病最易發(fā)生,經常造成卵黃性腹膜炎、生殖系統炎癥而使產蛋率上升停滯或緩慢,甚至下降。
綜合以上因素不難看出,要想使產蛋雞產蛋率達到高峰,并且保持較長的時間,就必須采取綜合性措施,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:
1、加強管理。嚴格按照科學的飼養(yǎng)管理流程進行有效管理,可以避免由于管理而引起的產蛋率達不到高峰,從而降低經濟損失。
2、嚴格執(zhí)行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。養(yǎng)殖戶要想使產蛋雞達到產蛋高峰并維持較長時間,就必須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,制度合理免疫制度,并不是疫苗做得越多越好,防疫時一定要注意防疫方法和用量。產蛋雞由于養(yǎng)殖周期較長,感染疾病的風險較大,一定要注意環(huán)境和帶雞消毒工作,帶雞消毒每周最少兩次以上,疾病期間每天一次,使用兩種以上不同成份的消毒液交替使用,可以選擇由哈爾濱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活菌微生態(tài)制劑“活菌劑”,按1:500進行稀釋噴霧或飲水。
3、使用活菌微生態(tài)制劑進行保健預防。要想使用產蛋雞迅速達到產蛋高峰期并維持較長時間,就必須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活菌微生態(tài)制劑“保禽肽”或“本草倍利康”。“保禽肽”按0.2%比例進行拌料,也可使用“本草倍利康”按每一萬羽每天一袋;病毒性疾病流行季節(jié),使用“禽溫康”進行定期預防,每瓶500ml兌水500kg,連用3-5天,每月三次。可有效預防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產蛋雞無產蛋高峰現象。
4、選用優(yōu)質飼料。